汽车后市场三十年发展之现状

 前段时间,日本神奈川电视台采访了我们SENSHA全球总裁相原浩,相原社长详细的阐述了日本的后市场业态发展,我今天也想把中国后市场的脉络跟大家梳理一下,与大家一起回忆下我们的后市场发展情况。先从90年代开始说起吧,洗车的基本收费就是10元起步。这可是90年代初啊,一般工人的月工资也就是一百二三十元。640

  这是我特地找到的一张90年代的汽车价格表。看看价格,当年的汽车那是妥妥的奢侈品。司机都是职业的,汽车都是单位的。这是我们当年对汽车的印象吧?后市场服务项目除了日常水管冲车还有什么呢?640-2

    2020大家有谁知道是什么车?对了,北京吉普。当年中国还有非常多的非铺装路面,也就是俗称的砂石路。车毯会聚集很多沙子,当年吸尘器也没有,没法清洁,所以很多司机都要铺地胶。同样的道理,大家一般也会选择套上座椅套。

    所以,90年代初的后市场服务商,一般都是脚踩缝纫机,缝制座套和地胶为主的“装具店”。说到美容,打蜡都不会,当年某品牌800元人民币教打蜡,大江南北也着实火了一把。

    太阳膜,更不会了,因为不会烤膜,后档都需要裁成条装分成四道五条贴上去,当然,这都不耽误当年赚钱。都是企业单位的公车、、、、、640-3

    2000年开始,汽车开始走入家庭。我们最先富裕起来的都开始购置了自己第一部爱车。车买了,但是装饰怎么做?自己心里是没有谱的。不过不要紧,我们可以学。所以,第一代车主普遍都开始学习当年职业司机的做法。铺地胶,座套,蜡掸子,香水,防盗器、、、。汽车的热卖也带来了汽车后市场的第一波繁荣。

640-4   到了2004年左右,第一批车主开始换车了。大家也就发现有的东西不是必需品,这样我们的后市场店面的营业增长就有问题了。恰在此时,我们的一批台湾同胞带来了太阳膜整贴整烤技术,还有“封釉”技术。大火烧车让“封釉”火到如今。640-5

   时间继续前行,到了2007年。我们后市场服务商突然回头发现,后市场的基础服务“洗车10元”的价格好像一直就没有涨过。从“夏利”到“宾利”统统10元。这就很尴尬了。这时,洗車の王国的32步美容洗车首次做到了100元单价,迅速在后市场掀起了波澜。紧接着,各种美式,欧式,意大利式的“精洗”开始火爆起来。后市场创业又迎来了一波高潮。640-6

    2010年开始,随着年轻一代车主成为主流消费人群,以改色贴膜为代表的个性化汽车装饰项目开始火爆。各种改色膜铺天盖地而来。美国的,比利时的,韩国的,意大利的,哑光的,电镀的、、、、640-7

    年轻一代是疯狂的,2012年开始各种升级改装开始火爆。本人有幸在中国的改装车基地“酷车小镇”亲眼见证了当年的辉煌,千匹以上的性能改装比比皆是。到处都是排气的轰鸣、、、、640-8

    随着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与法规的日趋严厉,2015年开始,动力改装日趋冷却。原厂套件升级开始了。音响,流媒体,内饰改装开始出现了批量级的内饰改装企业。

640-9   2017年汽车后市场服务店开始了新一波的困难时刻,精品滞销,精洗冲击美容项目,太阳膜被4S垄断,原厂升级利润透明化,电子产品返修率困扰、、、、

    隐形车衣出现了。于是还是老套路,美国的,欧洲的,韩国的,日本的上千品牌出现在了市场上。

    又过去两年了,下一波是什么?准备好了吗?